询问任何一位无菌处理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强度如何,他们多半会叫苦不迭,倾诉在平衡为手术室处理内镜和照顾复杂昂贵的内镜之间的苦衷。
行业专家为您分享可靠度高的内镜中心员工的一些优点。
1.完全理解内镜的构造、护理、使用和处理。
2.通彻了解内镜及相关附件是属于二类还是三类器械。分类不同决定采用高水平消毒(二类)还是灭菌(三类)。
3.内镜的快速周转(当然是经过清洗和再处理之后),用于病人的手术,例如结肠镜。
4.准确追踪内镜,内镜中心通常与诊疗室相距较远。
5.做好内镜中心所有员工的交叉培训,确保每位员工均能胜任所有工作。
内镜中心有很多的挑战,包括:
1.内镜的追踪。当集中化的内镜中心处理的内镜与诊疗室相距很远时(分处不同的楼层/楼房),难以追踪到内镜的位置和可获得性状态。现在,新型的RFID/条码技术软件和硬件设备可以帮助追溯内镜的使用和位置。
2.确定内镜是否可以用于病人。这就是说,内镜需要在使用后立即进行预清洗、测漏、刷洗、冲洗和高水平消毒。这也适用于所有的可拆卸部件:注气注水阀/吸引阀。新型的内镜追溯技术能够跟踪和记录内镜全天的使用情况,监督每一个步骤是否成功完成,以及何时由谁完成。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次性的可拆卸部件,例如注气注水阀/吸引阀,消除了复用部件潜在的微生物或化学污染。
3.满足让“准备好用于病人的”内镜快速用于病人的要求,从而让医生和内镜诊疗人员有效地做各项诊疗。
4.确保员工的“最佳实践”体现内镜再处理“政策和流程”,而不是与之相违背。认证机构会注意到与规范不相符的做法。
5.理解可能用于内镜手术的外部设备的再处理要求是什么,这些设备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全自动再处理设备,例如:经食道探头和喉镜窥视片。
6.检查高水平消毒剂使用前的最低有效浓度(MRC)。每一种合法的高水平消毒上面都会标注这样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员工熟悉高水平消毒剂的使用,并做好员工的培训。
7.内镜诊疗完成后,立即对内镜进行“擦拭和冲洗”。如果没有做好这一步,生物物质将残留到内镜内外,可能滋生生物膜,影响消毒。
8.确保每次诊疗结束后和再处理工作之前,做好内镜的测漏。
9.消毒之后,仔细清洗所有的可拆卸部件(注气注水阀/吸引阀)。
10.消毒之前,在清洗剂溶液中“擦拭和冲洗”内镜,并做好漂洗(除非使用的是获得FDA批准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机,才可以不在水槽做预清洗。)
11.问题不仅仅在于内镜,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否有相应的设备和物品做好有效的清洗?刷子的尺寸是否正确?塞入管道后是否会弯曲或影响刷子刷洗管路的能力?冲洗是否能够有效地去除管路中的残留物?员工是否使用了正确配比的清洗剂?机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有序?员工有无及时报告故障,从而得以及时的修复?
12.是否有预算去购买设备和物品,确保内镜的有效再处理?
13.内镜中心的布局是否有利于有效清洗器械?布局是否影响整个流程?
14.是否有预算改建布局?
15.员工以哪种方式接受的培训?如何确保再处理完整性?
16.经理如何为员工在再处理过程中(去污、检查和装配、灭菌)提供员工所需信息?很多时候,这些信息是在线信息或者在经理的办公室。
17.如何评测再处理的质量?员工有没有正确的设备和时间有效检查器械,评估清洗质量?器械厂家的说明书通常被误解或忽视。
18.各个器械厂家所使用的说明书样本不一样。这增加了用户查找信息的难度,各个公司的说明书中信息的分布和位置是不同的,书写的方式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19.在很多时候,用户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查找具体的信息,阅读整篇的说明书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器械检查说明有时可能在手术室护士需要阅读的章节部分,手术室护士需要阅读这些内容,确保器械是工作有序的。但是可能不会再出现在再处理的章节中,这个现象往往被忽视了。
20.有些公司可能选用图片无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再处理步骤,这样做会遗失一些细微差别,造成错误的出现。
21.消毒步骤可能令人迷惑,因为有些是为了去污后安全处理内镜的消毒,也有一些是用于病人护理之前的器械高水平消毒。
22.很多器械厂家已经将再处理说明书标准化,采用ST-81格式书写再处理步骤。这为器械厂家书写说明书提供了框架,也为用户快速寻找信息提供了便利。
SPD还需要应对快速灭菌的难题,Nye有下列建议。
“在采用快速灭菌时,首先需要明确是否满足下列要求:
1.器械能否在灭菌前按照厂家的说明进行清洗和检查?
2.手术室的灭菌器是否能设定到厂家具体规定的灭菌要求(下排气式或预真空)?
3.器械能否无菌地送到使用地点?
4.厂家有无建议此器械能够采用快速灭菌?
所有的这些关键点都已经被AORN在2013年7月收录,在选择快速灭菌之前,必须注意以上几点。只有在没有此把器械会影响病人护理的情况下才采用快速灭菌,比如器械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污染。”
自动化和紧迫性影响手工处理的观察力和效果。
首当其冲的是不合理的测漏和清洗剂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测漏:在测漏的过程中,如果测漏人员被催促或者不注意细节,往往会忽视细小的漏洞。液体渗入是内镜受到损坏的万恶之首,因为:
1. 会损坏内镜的内部部件
2. 缩短内镜的使用寿命
3. 是污染物质的入口,导致交叉污染
为了避免测漏过程中的液体渗入,确保以下列所述方法做测漏:
1.工作区域光线充足
在把内镜放入水中前,为内镜增压,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水会渗入有漏洞的内镜。
2.取下阀门和活检阀门。帮助确定吸引管路、或活检管路和/或注气注水管路是否有漏洞。
3.采用较大的水槽,使内镜形成较大的回路,利于水更快更容易地流动。
4.边旋转控制旋钮,边观察控制端周围区域,检查O型圈。
5.先将内镜从水槽中取出,再释放内镜中的压力。如果未发现漏洞,水会进入内镜,被吸入测漏仪。在为下一条内镜增压时,水会被吹入内镜内部。
事实上,液体对内镜的损伤很多时候是因为测漏过程中没有发现漏洞,这是令人痛心的。
清洗剂使用方面,必须遵循使用说明书,包括配比、温度、内部和外部表面最低暴露、和/或漂洗,这些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