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岗位责任制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09-02-13 13:02保护视力色:       
在日益重视医疗护理结果的今天,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病人合理需求中的核心内容,精湛的医疗技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满足这种核心要求的根本保障。医院要想有一个高效运作机制,必须要相应地建立一套适合本医院特点的组织体系岗位设置,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使医务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在该岗位上获得知识才能的极大发挥并感到愉快,同时使该岗位职责能够充分履行而与上下配合协调,使医院整体获得最大效益。可通过绩效考核来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根据行业特点,把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要素,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个人晋升、聘任、培训与教育及薪酬分配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行为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和医院规章制度,使其行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性。
责任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它的贯彻实施要有条例,岗位责任要求、奖惩规定等规章制度作准绳,不断提高对本岗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岗位工作的效益同个人的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以医院工作而论,可能从某一危重病人因医护人员认真细微、切实执行职责要求而治好了病,和另一病人因某一位或几位医护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而出现医疗事故,导致残疾或死亡,在两者的对比中,深切感受到做好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以增进岗位职业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尽职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想办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和个人安排,以服从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需要,倘若没有这种思想准备,那是难以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在医院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总是同医疗质量的优劣程度相一致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

一、夯实质量基础,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通过临床、技术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包括一系列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医学实践的总结,是千百万医务工作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用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也越来越明显,医学模式也相应发生转变,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日渐增多,医患矛盾突出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要强化依法执业意识,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强化“三基三严”训练,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严防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坚持岗位责任制,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一)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1、文件,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文字资料,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惟一法律证据。当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或者漏记、错记、补记等现象时,都可能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引起医疗护理纠纷,从而使护理记录成为判断医疗护理纠纷性质、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

2、侵权行为与犯罪

(1)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维护病人的隐私权是每位护理人员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最多、最密切、最可能了解病人的一些个人隐私,应持慎重态度,不应不分场合地随意谈论。

(2)侵犯病人受尊重的权力。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疾病和社会地位等原因而遭到护理人员的歧视、指责、污辱等属于侵权行为。

(3)侵犯病人的知情权。病人有权了解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处置及病情预后等情况和结果;有权要求医护人员对此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有权了解医疗过程中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如果拒绝提供病人要求知道的有关治疗、护理经费中的疑问,则可导致侵犯病人的知情权。

3、工作中失职导致渎职罪。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玩忽职守可造成渎职现象。如用错药、输错血、打错针或是手术后将手术器械、敷料、遗留物遗留在病人的体腔内所造成的医护纠纷都可能定为渎职罪。

4、医嘱执行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医嘱是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首先应明确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属于违规行为;如果发现医嘱有明显原则错误时,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向医生提出并予以纠正;如果认为医嘱是医生开的,与自己无关,导致错误执行医嘱,给病人造成损害,酿成不良后果时,护理人员将与医生一起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5、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与态度可能导致护理纠纷。护理人员由于言行上不谨,说话不注意技巧,工作不讲究方法,都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使简单的问题转为复杂,使和谐的气氛变得紧张。

(二)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对策与思考

1、在思想认识方面,增强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护士工作已从单一的疾病护理模式转为整体护理模式,从固定的病房护理走向社区护理,从单纯的身体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人员要学习的法律知识将越来越多,护理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不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将会导致护理纠纷的数量增多,不安全因素的范围扩大,护理质量的标准难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必须明确依法办事是护士的工作之本,否则,就会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被“法”击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丧失工作的主动权。

2、加强工作责任心是关键。目前逐渐增多的护理纠纷大都是因为护士工作失职或违返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而引起的,临床工作中要求严格执行的“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都是加强责任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必须严格遵守。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增进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临床上发生的护理纠纷经常是源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生命表现出冷漠或不以为然,对病人提出的要求表现出的不耐烦或置之不理,甚之指责病人或家属,这些往往容易导致医护纠纷的产生。

4、提高护理技能是保证。护理人员对病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与之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还应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和高水平的服务,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才能极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防止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才能有效地保证病人安全。(此文系2005年新护士上岗前培训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