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5-08-03 17:08作者:张玮 李亮 保护视力色:       


    “冬病夏治”又称“三伏灸”,是中医学基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的一种独特疗法,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趁其在夏季病情缓解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穴位帖敷、针刺、中药熏蒸、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种方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治疗一次。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进行3~5年。 
    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我院康复医学科不仅拥有传统的针灸、拔罐等技术,更引进了中药熏蒸床、熏蒸机,更好的帮助患者及时治疗疾病。特别提示您如果没有在入伏当天进行冬病夏治可以从现在开始到8月中旬期间直接到我科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