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据估计,全球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同时有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5-50万死亡病例。我国北方城市每年与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达到12.4/10万,其中86%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季节的交替,医院就诊者当中主诉为“感冒”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通常所说的“普通感冒”与流感是否是一回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同
流感由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流感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病原体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
第二、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同
流感起病急,伴发热,多以高热为主,常达39℃,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甚至会出现死亡。普通感冒则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常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少有高热,全身症状较轻,一般3至5天痊愈。
第三、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传染性不同
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其传染性很强,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飞沫传播给别人;其次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即便患过流感,当再次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被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而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通常都是个体病患,很少有病人像流感流行那样大量出现。
第四、流感的流行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流感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更多是在夏季流行。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易变性、人类对流感免疫的短暂性及流感疫苗的有限性,致使流感流行呈现周期特点,一般3至4年一次小流行,10至15年一次大流行。乙型、丙型流感周期性则不明显。
第五、在一定条件下,流感可能出现暴发和大流行
流感的流行季节常在某些局限的范围如社区或学校发生暴发;当流感病毒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时,由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则可出现大流行,如2013年流行的甲型H1N1。
医院作为一个巨大的病原体储存库,流感的传染源主要包括:
1、新入院的流感患者;
2、因其他疾病入院而又出现流感的患者;
3、医务工作者;
4、探视人员。
为了防止院内流感的暴发或流行,医院首先要加强流感的监测,及时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优势毒株;其次对流感病人要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再者针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这也是预防流感的特异性措施;最后在要求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流感流行季节时也要限制探视人员,以减少外来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