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糖尿病科普系列】之——小心你的脚!

发布时间:2016-08-22 10:08作者:院感办 保护视力色: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而下肢神经的病变使血管的运动能力减弱,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是很微小的创伤,如鞋对脚部的挤压、袜子缝线对脚的磨擦或鸡眼都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导致感染。”专家介绍说。

    美国糖尿病协会曾统计发现,约1/5糖尿病患者因双脚出问题而住院接受治疗,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

    行走助健康,糖足应谨防,医师建议糖尿病护足,应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为避免或延缓“失足”进程,糖尿病患者要科学规划膳食,加强血糖监测,严格控制血糖,学会用好胰岛素,从根源上遏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二、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体检尤应关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问题,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三、避免脚部受压。选择合适的鞋袜,不穿小鞋、硬底鞋、高跟鞋。鞋子要宽松、柔软、透气、内衬平展,其内部应比脚的本身长1~2厘米,宽度与跖趾关节部位的足宽度相等,高度考虑给足趾充分空间。同时尽量选择棉布袜,袜边不要太紧,以免袜口勒出印痕磨损皮肤。忌穿尼龙袜,忌赤脚穿鞋,每次穿鞋前需要用手摸.、用眼睛看,检查鞋子里是否有异物,是否有磨脚的破损处。

四、洗脚,注意足部的清洁可以预防感染温馨提示:泡脚水温应低于37度,洗脚前用水试水温,若对温度不敏感,请家人代试;洗净后用毛巾轻轻擦干脚趾间,防止伤及足部皮肤;如果双脚皮肤干燥,可适量涂抹润肤膏(但不能涂在脚趾间);洗脚后仔细检查有无皮肤皲裂、水泡、小伤口、鸡眼等,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是否正常,脚趾有无变形,皮肤有无红肿,发现问题,立即就医。

五、忌赤脚行走,防止硬物损伤皮肤;忌长时间步行,防止足部皮肤受摩擦而产生水泡;如果有水泡形成,切勿自行弄破水泡,应找医护人员处理。

六、天气寒冷时,慎用热水袋和取暖器。患者因为足部和下肢温度感觉减退,而容易发生烫伤。使用热水袋时切记用毛巾包裹,勿直接接触足部皮肤,建议最好不在足部使用取暖器。

七、可选择在洗脚或洗澡后修剪趾甲,围绕趾甲平剪,勿伤及皮肉,再用锉刀磨平,视力不好的患者请家人代劳。

八、如果足部有陷甲、鸡眼、聠坻、真菌感染.、甲沟炎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遇有足部外伤,切不可忽视,更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九、糖尿病患者护足两步四注意

第一步糖尿病足自我检查四注意

1、用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背及脚底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2、用冷凉的金属体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冷凉,用37℃至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3、用大头针(或缝衣针)钝的一端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4、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脚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可与正常人脚背部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比较。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表示脚背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提示在脚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

第二步患糖尿病足之后,生活中的四项注意

1、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注意仔细检查鞋子内有无坚硬异物,以免磨损脚部皮肤导致受伤。

2、每晚用37℃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洗脚后用干燥的纯棉毛巾擦干全脚,以保持脚部的清洁与血液流通,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也不要洗桑拿浴、烤火炉、泡热水澡。

3、日常生活中要穿吸汗性较好的棉袜及宽松舒适的鞋子,不要赤脚走路,以免受到意外伤害,同时要切记不要做爬山、跑步等剧烈运动。

4、剪趾甲时,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损伤皮肤,造成甲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