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一院已全面开展宫颈癌筛查:HPV筛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能了解宫颈癌筛查有关知识,重视宫颈癌筛查,并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积极响应早诊早治的口号。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宫颈癌远离你我她!
----------------------------从“那两把刷子”谈谈子宫颈癌初步筛查重要性-------------------------
这得从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起了,记得第一次在门诊见到小夕,青春美丽,是陪她老家亲戚来做妇科检查的,趁她亲戚不在,她带着羞涩并偷偷的问我:大夫,我和男友在一起时有出血,要查一下么?看了一眼这位姑娘,衣着和打扮很时尚新潮,但浓浓的粉底仍然掩饰不住她的青涩,我很肯定的告诉她:“必须检查!”,小夕迟疑的问:“费事么?”,“很简单的,可能只需要刷2把”,我答到。看她亲戚出来了,她立刻轻声说:别说啊,我下次来查。此后的日子里,很久没有见到她,我时常想起这位姑娘,担心可能她不会来检查了,希望她去其她地方检查过了。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三个月以后的一个下午,小夕突然出现了,上次见她的羞涩全然不见,详细问过病史后很惊讶,小夕居然才18岁,而这么小的年龄,从16岁开始谈恋爱有性生活,已经换了6任男朋友了,近4-5个月开始出现性生活后少量出血,“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较早”是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啊!必须得刷2下子了!同时考虑到小夕性伴侣多,给她做了感染性疾病的抽血检查,结果出来我震惊了:1.宫颈筛查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不能明确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倾向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PV:高危型16型(+)阳性。2.感染性疾病筛查提示梅毒抗体阳性。而宫颈筛查两项检查结果均是阴道镜检查的指征,于是给她在阴道镜下做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III。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些结果放在小夕面前的时候,她表现的似乎不以为然。18岁正是一个女孩的花季,得把这个孩子从泥潭里拉出来,这次发现她种种疾病,是一个很好的入点,我想得和这个孩子好好的谈谈了。
原来小夕的母亲在她3岁的时候就因为车祸去世了,父亲含辛茹苦把小夕拉扯大,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后因去“迪厅”蹦迪,认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交的男友大多是在KTV和迪厅的,小夕的父亲并没有再婚,但一直忙于工作、生计,平时和女儿沟通的少。一个挽救花季少女的计划在我脑中浮现出来。我很慎重的告诉小夕她现在面临几大问题:1.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一步发展既为宫颈癌!即使不进展,因为他阴道镜下病灶面积几乎占了整个宫颈,一旦做宫颈锥切,需要切除宫颈组织较多,对今后的生育影响极大。你想好好的活着么?!2.梅毒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需要治疗,而且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也会加速宫颈病变的发展。3.现在的问题很严重了,一定要约束自己,因为不洁的性生活是患病的根本原因。小夕终于表现出了重视。
在我的说服下,让小夕的父亲也过来监督小夕治疗。考虑到她很年轻,未婚,宫颈病变暂时没有处理,而是从梅毒感染的治疗着手。让她回家先使用苄星青霉素一个疗程,1个月复查。一个月后的检查结果让我惊讶,更让我欣慰。阴道镜下所见病变明显减轻,宫颈活检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I。毕竟是年轻,免疫力就是好,加上梅毒感染控制后,宫颈病变居然逆转了,减轻了。拿到病理的那一刻,小夕高兴的说:多亏了那两刷子!谢谢你。目前小夕在密切随访中。
“这两刷子”真的是女性体检中很重要的角色!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宫颈癌筛查”的那些事。
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居于第二位。我国每年新增病例数为13万人,接近全球总数的1/3,且多为中晚期,我国每年约有5.3万人死于宫颈癌。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第二高峰出现在60-64岁。近十年以来,宫颈癌的发病已逐渐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从53岁提前到了45岁,35岁及以下的宫颈癌患者比例从4.8%增加到了34%。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很少筛查或从来不筛查。
一.为什么宫颈癌筛查特别重要,意义在于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
上面文章里提到的小夕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宫颈癌前病变分三级(由低到高):CINI、CINII、CINIII。如果不是及早发现了她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III,继续发展,就是宫颈癌!
二.为什么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
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作为宫颈癌的基本发病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预防HPV感染,增强免疫力就可以预防宫颈癌。
子宫颈是可以看到的内生殖器官,因此子宫颈病变也容易发现和诊治。HPV感染没有症状,性活跃期感染率可高达70%-80%,大多会自动转阴,HPV的持续感染才是致癌的罪魁祸首,子宫颈病变一般发展较为缓慢,只要定期筛查,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和预防,从而阻断癌变的发生。
HPV导致宫颈癌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需要10年时间左右,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这个时间可能会提前,目前个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小的宫颈癌是一位23岁年轻患者(初次性生活在17岁,具体何时感染HPV病毒不得而知)。
三.哪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需要子宫颈癌筛查的三大人群:一、21岁以上有性生活者;二、有性生活三年及以上者;三、高危人群:例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较早、HIV/HPV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卫生条件差的妇女。而“同房后出血”也是需要做宫颈疾病筛查的信号之一,上文中提到的小夕就出现了这种症状。
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连续两年均为正常者,可延长为三年筛查一次。连续两次HPV和细胞学筛查均正常者,可延长为5-8年筛查一次。高危妇女人群最好每年筛查一次。
四.宫颈癌的筛查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很多女性不愿检查,一是平时没有症状,觉得自己很健康,没必要检查;二是怕麻烦,觉得去医院挂号、排队很烦人。其实,宫颈癌筛查并没有那么复杂,一个健康的女性,只需每2-3年,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妇科门诊做个初筛,就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摇篮里。只需要检查前一周需要避免性生活,避免阴道用药、冲洗,避开月经期。
目前国内广泛推行的筛查方案,就是“宫颈癌的三阶梯筛查”。这是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包括HPV+宫颈细胞学检查(初筛)、阴道镜检查、活检组织病理检查。那么,这个流程该怎样做?是不是这三项都需要同时检查呢?请大家听我详细说来:
1、首先说说HPV+宫颈细胞学检查(初筛)就是我文中提到的“那2刷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即宫颈刮片或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通过对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细胞的采样,检测有无病变细胞。这两项检查只需通过软刷子或是刮板采样即可,一般不会引起疼痛。检查结果一般当天不会出来,需要您耐心等待两天至一周。若初筛正常,之后定期筛查即可;若初筛异常,则需继续下面的流程。
2、当HPV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门诊许多患者经常会将经阴道超声和阴道镜混淆,其实,经阴道超声是B超检查的一种,主要是看盆腔、子宫及双侧附件的情况,不是筛查的范畴。那么,到底什么是阴道镜呢?通俗点说,像是照相机,就是将宫颈放大,并拍下来。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拍照,在检查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小试验将有病变的细胞暴露出来,然后通过拍照留下HPV的犯罪证据。门诊经常会有患者问,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先做HPV+宫颈细胞学检查,而不直接做阴道镜呢?原因很简单,就是HPV是狡猾的,它可以让宫颈表里不一,也就是说虽然宫颈外观没有异常,但病变却有可能发生在宫颈管。因为阴道镜是看不到宫颈管的,所以初筛不能替代,除非肉眼已经能看到很明显的肿块。
3、若阴道镜下发现异常,则需要对异常的区域进行活检,用专用的器械取少许组织送病理科化验,从而判断宫颈是否存在病变,这项检查也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经过这一流程的检查,我们基本就能确定是否有宫颈病变。若没有宫颈病变,只需定期体检即可。若有宫颈病变,也不用着急,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制定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则可以阻断宫颈癌的进程,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所以,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能了解宫颈癌筛查,重视宫颈癌筛查,并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积极响应早诊早治的口号。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宫颈癌远离你我她。说了这么多,想问一下,亲爱的你,刷了么?
原创(妇产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