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院长管院感系列报道(三):关口前移 “零担忧”

发布时间:2021-08-23 08:08作者:李亮 保护视力色:       

按照国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总体要求部署,其中,“早发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发热门诊疑似患者的初筛,也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是预检分诊全覆盖

在以院长郑新权为主任的霍邱一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的指导下,县一院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优化服务流程,实行分散接诊、集中救治,减少病人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实行24小时值班制,首问负责制,由专科医师和高年资护士轮岗值班。截止2021年5月26日,累计分诊26719人次。

IMG_3670_副本.jpg

二是发热门诊建设快

从国家要求医院开始建设发热门诊开始,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在探索,从经验中学习。发热门诊建设不断整改,实现了从“基本合格”过渡到“规划化”的转变。

霍邱一院发热门诊初建立时,由于场地不足,与院区肠道门诊共用,区域狭小,且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之间无缓冲带,未设置隔离留观室、随访门诊及无核酸集中采样点,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院长郑新权率院班子成员经过数次实地调研重新规划之后,决定重建发热门诊,克服重重困难,仅用11天,在门诊广场西侧新建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布局流程合理,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发热门诊整体建筑面积约270㎡,设诊室3间、留观室2间、男(女)更衣间、卫生间、采样点、随访门诊等,各诊室相互独立,能够满足挂号、就诊、交费、检查、取药等诊疗活动在该区域完成,每日接诊量约200-300人左右,对此次抗击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切实做到闭环管理。

为满足霍邱县全县临床诊断和疫情防控需要,使霍邱一院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并能够满足正常开展工作,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工作于2020年5月11日启动,建立初期,存在生物实验室专业人才不足、场地设置等问题。按照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皖疫控办[2020]34号)《关于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PCR实验室需配备检验人员7人,当时检验科PCR进修人员仅有3名,于是由一院采取绿色通道直接自聘检验专业人员4名的方式,用于生物实验室工作。由于建设PCR实验室的时间紧迫,医院内病区楼密集,无法腾出新场地建设PCR实验室,医院临时将县域检验中心流水线机房调整给PCR实验室使用,确保实验室顺利建成。同时满足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院领导的亲自督促下,5月27日,霍邱一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市卫健委、市疾控PCR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验收,实现了全县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的跨越。

经过6天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顺利建成并成为全市最快建成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实验室房屋改造及仪器设备共投入140多万元,整体采用负压系统,每房间配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净风系统、出风系统,配有PCR扩增器、核酸提取仪、生物安全柜、气溶胶吸附仪等设备,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二级要求。PCR实验室分成4个区域,按操作流程包括:试剂准备区:扩增试剂的配制、分装、保存;样本制备区:样本分装,核酸提取、保存;核酸扩增区:提取纯化的核酸上机扩增;产物分析区:扩增产物结果分析,生成报告。

三是核酸检测效率高

霍邱一院核酸检测标本采集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严格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51号)中附件10《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要求执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人、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在出院或解除隔离时采集2份鼻咽拭子样本,开展双试剂核酸平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核酸实验室做到日常室内质控,常态化接受上级检验质量控制,并针对检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混检技术质量控制:对于中、低风险地区全员核酸检测采取5:1或10:1混检技术时,核酸实验室依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7号)和《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的有关要求,强化标本接收、标本检测、结果判读、报告出具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管控,保证标本送检和免标本积压。

核酸检测人员培训:核酸实验室所有人员要积极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重点学习掌握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检测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霍邱一院检验科为加快扩检能力,不断增加检测设备数量或增加检测批次,采用标本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保证“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人员能得到及时的检测;

霍邱一院核酸检测做到规范管理监测结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通过信息手段,确保受检对象的信息准确、监测结果的规范管理和隐私保护。一旦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阳性结果,实验室立即复核,同时报医务科、院领导组(结果不得外传),待复核结果出来后听从领导组安排。

霍邱一院核酸实验室强化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核酸实验室每年参加1次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室间质评,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操作流程,妥善处置剩余生物样本,做好样本使用、保存、上送与销毁工作;

完善检测后续工作。及时将检测结果通知到检测对象。对检测结果阳性者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患者处置等。

四是“应检尽检”全覆盖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81号)文件精神及省市县相关要求:将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作为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措施的首要举措,通过检测做到及早发现、精准防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做好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应检尽检工作,全力排查风险隐患,为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

IMG_8885_副本.jpg

(一)明确核酸检测范围

1、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①密切接触者;②境外入境人员;③发热门诊患者;④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⑤医疗机构工作人员;⑥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⑦监所工作人员;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⑨近期(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返霍人员。

2、其他人员

复工复产复学等个人要求或单位要求检测,即“愿检尽检”人群。

(二)明确费用承担

1、“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

2、“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三)规范医院核酸检测工作

1、纳入医保报销;

2、“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

3、“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截止2021年1月25日,霍邱一院共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59051人次,抗体检测10056人,报送人员信息5212条。

五是专家防控作用大

发现新冠肺炎可疑病例后,立即报院疫情防控专家组会诊。经专家组会诊确定为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由预防保健科立即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第一时间向县卫健委报告。

抗击疫情】零误诊、零漏诊、零感染!_副本.jpg

发挥专家职能,落实会诊制度:

以院长郑新权为组长的专家组靠前指挥,全面排查来院发热患者,对疑似发热病例先后排查1500余例,积极落实会诊制度,对于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的患者,积极进行院专家组会诊,并将会诊有疑似患者结果上报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专家指导组再会诊,经同意,确定疑似病例。截止2020年4月23日,已累计会诊167例(院内153例,乡镇3例,县直11例)。

作为霍邱县专家指导组组长挂靠单位,院长郑新权根据防控工作形势,及时组织专家召开工作会议,综合研判疫情形势,梳理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查找漏洞,补差补缺,积极向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先后提交了《关于王**、汤**两位确诊患者诊疗经过及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的报告》、《关于周集镇聚集性病例分析及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等意见和建议,及时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