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连饭碗都端不稳……"回想起三个月前刚入院时的情景,患者张先生仍心有余悸。四十多岁的他突发脑出血,右侧肢体几乎完全瘫痪,作为家中顶梁柱的汉子一度陷入绝望。近日,在安医大二附院霍邱医院(霍邱一院)康复理疗科与中医科的联合治疗下,张先生奇迹般实现了从卧床到独立行走的跨越,出院当天,他和家人将两面印着"妙手回春 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西医康复像精准的'机械师',中医调理就是贴心的'养护员'。"康复科郜茂医生这样形容治疗过程。面对张先生下肢肌力1级(仅能轻微收缩)、上肢肌力0级(完全瘫痪)的严峻情况,康复团队当天便与中医科开启"联合会诊模式":西医团队运用悬吊训练、平衡仪等设备,像拼积木般逐块重建运动功能;中医科金润泰医生则把脉问诊,用银针在风市、足三里等穴位"唤醒"沉睡的神经,配以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仿佛给僵硬的肢体注入暖流。
治疗室里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患者刚结束针灸,康复师立刻衔接步态训练;中药调理的间隙,作业疗法同步开展手部精细动作练习。两个科室的医生甚至共享同一份治疗日志,实时记录患者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变化等细节。"就像接力赛,每个环节都要无缝衔接。"金润泰医生指着治疗室里并排摆放的理疗床与针灸挂图说。
二十平方米的康复大厅里,每天都在上演"破茧成蝶"的故事。张先生从最初被搀扶着才能坐起,到颤巍巍迈出第一步,再到如今能拎着热水瓶稳步行走,妻子用手机记录下每个突破瞬间:"有天老张突然自己扣上了衬衫纽扣,我俩对着那排歪歪扭扭的扣子又哭又笑。"更让家属感动的是,医护人员特意为张先生设计了"家庭康复课",教家属按摩手法和居家训练技巧,"连怎么调整轮椅高度、预防褥疮都手把手教"。
"锦旗上的金线会褪色,但医患同心救治生命的温度永不褪去。"康复理疗科主任郭勇抚摸着墙上层层叠叠的锦旗感慨道。如今,科室已形成"西医精准评估+中医辨证调理"的特色模式,针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创新推出"康复早介入、中医全程跟"的治疗路径。